top of page

2025.03.08 修習軌理(四)

  • Admin
  • 3月8日
  • 讀畢需時 5 分鐘

已更新:3月11日

每週一句

  • 復應學習四種資糧,是易引發奢摩他道,毘缽舍那道之正因,所謂1.密護根門,2.正知而行,3.飲食知量,4.精勤修習悎寤瑜伽,於眠息時應如何行。

  回家作業

  • 宗大師要我們時時密護根門可是在日常生活中,要面對種種的境,該如何?(手抄第4冊P15LL3 - P17LL5)




  聽聞前行 豈可聞思決擇此事,若修行時修行所餘(南普陀手抄第1冊P252LL5-P253LL5)

如跑馬時,先示其馬所應跑地,既示定已,應向彼跑。 就像跑馬一樣,先告訴你怎麼跑,告訴你了,照著去跑。以我們現在來說開汽車一樣,拿了個地圖告訴你怎麼開,然後呢?你去開。 若所示地是此跑處而向餘跑者,定成笑事。 如果告訴你向這邊跑的,剛講的時候,等到你真正跑的時候另外一個方向,那是開玩笑。像我們開汽車,現在說你要到哪裡去啊,看那個地圖,看完了半天真正開車的話,反方向走,那你這個地圖看它幹什麼啊?那不是顛倒嗎?經、論告訴我們的,就是這個樣,就是這個樣。同樣的道理,譬如眼前我們來說,跑到寺院裡面說,既然你想來修行的話,跑到寺院裡面,哦,這個法師、師父告訴你怎麼做,你歪起了頭:「我要這樣做!」那你不必跑到廟裡來,這個很明白,同樣的這個道理在。你可以說明,這個什麼,那麼然後呢解釋清楚,這個是應該的。這概念我們要很清楚、很明白地認識、了解。 豈可聞思決擇此事,若修行時修行所餘。 哪裡說,聽的時候聽這個,然後呢思惟的時候思這個,這個聞、思本來就是講教,然後修行的時候修別的?不可以!就像那個跑馬一樣,就像那個開車一樣。




  上次課程回顧



  成佛地圖


  本週學習主題 道前基礎—修習軌理】


本週廣論原文—未修中間如何行者 (P46LL6-LL2)

未修中間如何行者。總之雖有禮拜旋繞及讀誦等,多可行事,然今此中正主要者,謂於正修時勵力修已,未修之間,若於所修行相所緣,不依念知,任其逸散,則所生德,極其微尠 。故於中間應閱顯說此法經論,數數憶持。應由多門修集資糧生德順緣,亦由多門淨治所有違緣罪障。一切之根本,應如所知,勵力守護所受律儀。故亦有於所緣行相淨修其心,及律儀戒,積集資糧三法之上,名為三合而引導者。

白話譯文

正修完下了座,到要修下一座之前,一般而言,有禮拜、繞佛及讀誦經論等很多可行之事,但這裡最主要是指於座上努力勤修後,起座未修的階段,如果不依憑正念正知,而放任所修的所緣行相在心中散失,則收效甚微。因此在兩座間也應當研閱該法門的經論,並且一再的憶念;從多方面積聚生起功德的順緣資糧,並從多方面淨除違緣障譺。而一切修行的根本,就是我們所誓受的戒,所以應該盡己所知,勤奮守護所受的律儀。所以也有把專注於所緣的行相淨修其心守護戒律儀、以及積聚資糧三者,稱為「三合」而作引導。


  本週廣論原文—未修中間如何行者  (P46LL1-P47L1)

復應學習四種資糧,是易引發奢摩他道,毘缽舍那道之正因,所謂 1.密護根門,2.正知而行,3.飲食知量,4.精勤修習悎寤瑜伽,於眠息時應如何行。

  白話譯文

另外,也應該學習四種資糧,這是容易生起奢摩他(止)道及毘缽舍那(觀)道的因,即1.密護根門,2.正知而行,3.飲食知量,4.不眠息而勤修瑜伽,以及睡眠時應如何做。


  本週廣論原文—未修中間如何行者  (P47L2-L4)

初中有五。一、以何防護者,謂①遍護正念及②於正念起常委行。其中初者,謂於防護根門諸法,數數修習令不忘失。二者謂於正念,常恆委重而修習之。二、何所防護者,謂六種根。三、從何防護者,謂從可愛及及非可愛六種境界。

第一種資糧是密護根門,由五方面來說明:一、用什麼防護?二、防護什麼?三、從何防護?四、如何防護?五、防護的體性為何? 一、用什麼防護? 要以正念來防護。以正念防護,又分為兩點:①全面守護正念:指一切時處要牢記防護根門的眾多法要,再再修習。②持久、精進於正念:指要恆常認真的修習正念。 二、防護什麼? 防護的就是六根 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) 三、從何防護? 是指從六種悅意與不悅意的境界來防護。六根接觸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這六種境界後,對於順心的覺得可愛,不順心的覺得不愛,所以要從這六種境界去防護六根。


  本週廣論原文—未修中間如何行者  (P47L4-LL5)

四、如何防護,其中有二, ①守護根者,謂根境合,起六識後,意識便於六可愛境六非愛境,發生貪瞋,應當勵力,從彼諸境護令不生。 即②以六根而防護者,若於何境,由瞻視等,能起煩惱,即於此境,不縱諸根而正止息。其守護根者,是於六境,不取行相,不取隨好。若由忘念煩惱熾盛,起罪惡心,亦由防護而能止息。取行相者,謂於非應觀視色等,正為境界,或現在前,即便作意彼等行相,現前往觀。取隨好者,謂於六識起後,能引貪瞋癡三之境,意識執持,或其境界,雖未現前,由從他聞,分別彼等。

  白話譯文

四、如何防護 ? 分為二種:① 守護根,及② 以六根防護 守護根: 是指透過諸根及外境生起六識 (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、意識) 後,意識便會對於六種悅意境與不悅意境,貪著或瞋恨,應當非常努力的從中依靠對治法守護自心,令不生貪瞋。 以六根防護 :是指對於如果觀看等等就會引生煩惱的那種境界,從一開始便應制諸根而不放縱。 這兩者的差別:守護諸根是在六根散入外境,生起貪瞋時,立即依靠對治法而遮止;以六根防護則是從一開始就不讓六根散入外境。對於對治力微弱的初修行者而言 ,以六根防護較為重要。(四家合註)


  本週廣論原文—未修中間如何行者  (P47LL-LL4)

五、防護為何者,謂從雜染守護其意,令住善性,或無記性。此中所住無覆無記者,謂威儀等時,非是持心住善緣時。

  白話譯文

五、防護什麼 ? 是指諸根對境時,守護自心遠離染汙,令心處於善或無記 (不是善也不是惡) 的狀態,此處住於無覆無記的時段,並非指內心執持善所緣時,而是在行動舉止等其他時候;使心安住在無記性當中,指的是無覆無記性。所謂無覆無記,如行、住、坐、臥威儀動作本身,是沒有善惡分別的,亦即在行、住、坐、臥時沒有把心安住在善法和惡法上,所以是無覆無記的。(若是心有染汙就是有覆無記) 無覆無記  指不與煩惱相應,沒有被煩惱覆蔽的無記;反之,被煩惱覆蔽的無記,即是有覆無記。




  分享討論時間

真如老師開示:【目的是教正法決定的】(廣海明月第514講 02:30-04:40)



©2025 北23秋991班幸福列車 版權所有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