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2025.05.17 修習軌理(七)

  • Admin
  • 6天前
  • 讀畢需時 6 分鐘

每週一句

  • 戰陣失利劍,懼殺疾拾取。如是若失念,畏獄速提起。

  回家作業

  • 師父說「無始以來的大冤家」、「生死的根本」 是誰?師父為什麼這麼說?(手抄第4冊P76 - P78)




  聽聞前行 修行正知正念,得到內心的消息廣海明月 第305講 00:00 – 01:57)

有了正念之後,正知才會有。正知反過來再去守護這個正念,去觀察正念在不在?不在,趕快要提起來。這就是一個武士練劍的過程,當我們的劍掉下要立刻拿起來,不能耽擱。這個「畏獄疾拾取」,就是因為害怕被殺所以要立刻提取寶劍,這個速度的問題。又提到一個速度,對不對?前面說:受了戒之後,如果有染著或者有一些違犯,要疾疾——又是一個,立刻要——還淨!這裡邊說:正念不見了,要立刻——趕快把我們的正念找回來!他這個對境的反應、對這種狀態的反應,你看這個修行人已經非常地機敏。他是一個經驗非常豐富的戰士,在戰鬥內心的時候他學會了迅速行動。他不會坐在那裡哀號或者怪別人,說:「因為你們環境這樣,所以我修行不好、所以我生惡念。」他不是這樣,他馬上把劍提起來! 這就是要練習的一個本事。因為防範自己造下三惡趣的因,我們不可能把這樣的責任交給別人。因為這個心續是你的心續,你得防止它下一段走到惡趣,這個方向是自己確定、自己作主、自己編排下一生要去哪裡。那麼如果我們知道我自己就是我下一生的導演,我豈能把我下一生的劇本演成地獄呢?演成餓鬼、畜生呢?甚至演成一般的人我們還不高興,我們要演成非常尊貴的人,又有智慧、又有美貌、又能忍辱,辯才......什麼都有的完美的一個人。但是這個都是自己導演的,都是自己這一生要造作的業,以後才會得到這樣的結果。




  上次課程回顧



  成佛地圖


  本週學習主題 道前基礎—修習軌理】


本週廣論原文—未修中間應如何 (P50LL1-P51L2)

精勤修習悎寤瑜伽,於眠息時如何行者。《親友書》云:「種性之主於永晝,夜間亦過初後分,眠時亦莫空無果,具足正念於中眠。」此顯永日,及其夜間初後二分,若正修時,若其中間,如所應行。故行坐時,應從五蓋,淨修其心,令不唐捐,如前已說。

白話譯文

第四種資糧是勤修不非時睡的瑜伽和睡時的正確修法 《親友書》說:「英明的君主,您不只在白天,還要在晚間的初夜與後夜二個時段,讓自己在行善中度過,當午夜入睡之際也不應空度無果。應該在那時懷著正念入眠。」這說明了整個白天及初夜、後夜時,座上及座間應如何行。所以應如龍樹菩薩提策樂行賢王時所說的,由經行與端坐來淨除心中的五蓋,不要讓行持空過。

(註)五蓋:貪欲蓋、嗔恚蓋、昏眠蓋、掉悔蓋、疑蓋,這五種煩惱能覆蓋心性,令善法不生。


  本週廣論原文—未修中間應如何  (P51L2-L5)

此與護根正知三中,皆具修時修後二法,此中所說,是修後者。眠睡現行是修後事,故此莫令空無果。如何眠者,謂於永日及夜三分,於初分中,修諸善行,過初分已至中分時,應當眠息,諸為睡眠所養大種,由須睡眠而增長故。若能如是長養其身,於諸善品修二精進,極有堪能,極為利益。

  白話譯文

「密護根門」、「正知而行」及「勤修不非時睡」三者均具有座中、座間兩類教法,而此處是說座間的修法。睡眠的行儀是在座間發生,所以切勿讓它無義空過。應該如何做呢?應於晝間及夜間三分的初分修習善行,到了中分的時候便要睡眠,因為要靠睡眠能增長體內那些能由睡眠而得益的大種元素,若我們能這樣滋養身體,對於運用兩種精進(「恒常加行精進」及「殷重加行精進」)來修持善法,利益非常大。


  本週廣論原文—未修中間應如何  (P51L5-P51L10)

臨睡息時,應出房外,洗足入內,右脅而臥,重疊左足於右足上,猶如獅子而正睡眠,如獅子臥者,猶如一切旁生之中,獅力最大,心高而穩,摧伏於他。如是修習悎寤瑜伽,亦應由其大勢力等,伏他而住,故如獅臥。餓鬼諸天,及受欲人,所有臥狀,則不能爾。彼等一切悉具懈怠,精進微劣,少伏他故。又有異門,猶如獅子右脇臥者,法爾令身,能不緩散,雖睡沈已,亦不忘念,睡不濃厚,無諸惡夢。若不如是而睡眠者,違前四種,一切過失,悉當生起。

  白話譯文

在將要入睡時,應離開禪房洗濯雙足,然後返回房內,以右脅側臥,左腳疊在右腳之上,猶如獅子的睡姿。獅子臥姿的意思是:就像一切畜生中,獅子的體力最為強健,內心昂揚堅穩,威鎮百獸;同樣地,不眠息而勤修瑜伽,也應以大勢力等鎮伏他方而住,所以應像獅子一般眠息。餓鬼、天神、耽著貪欲的人的睡姿則不是如此,因為他們都是怠惰者,精進微劣,鎮伏他方的力量微弱的緣故(有說畜生俯臥,天人仰臥,餓鬼蜷縮而睡,耽著貪欲者左脅朝下而臥)。從另一角度而言,如獅子般而臥,自然能使自身不會鬆懈;即使沉睡也不忘失正念;睡意不致濃厚;不作惡夢。如果不這麼睡眠,就會生起與前四者相反的一切過失。


  本週廣論原文—未修中間應如何  (P51LL3-P52L5)

以何意樂睡眠有四,光明想者,謂應善取光明之相,以其光心而睡眠之,由是睡時心無黑暗。念者謂聞思修,諸善法義,所成正念,乃至未入熟睡之際,應令隨逐,由此能令已睡沉時等同未睡,於彼諸法心多隨轉,總之睡時亦能修諸善行。正知者謂由如是依止念時,隨起煩惱即能了知,斷除不受。起想有三,初者謂一切種,其心不應為睡所蔽,應以精進所攝之心,驚懾而眠,猶如傷鹿,由此睡眠,不甚沉重,不越起時,而能醒覺。二者謂作是念,我今應修,佛所開許悎寤瑜伽,為修此故,應大勵力,引發欲樂。由是能依佛所開許獅子臥式眠無增減。三者謂應作是思,如我今日勤修悎寤,及諸善法,明日亦應如是勤修,由是,於善欲樂相續,雖忘念中亦能精勤修上上品。

  白話譯文

入睡的意樂分四: ①光明想—首先認持光明的形相,然後由觀想光明而入睡。這種修法能令我們在入睡時,心中不會生起黑暗。 ②正念—透過聽聞、思惟、修持善法所生起的念,在未入睡前應當持續續依止,這樣能使睡眠時也等同未睡,心能多次地趣入那些法義。總之,在睡眠中也能守護善行。 ③正知—如此依靠正念時,若生起任何煩惱,即能了知而斷除不受。 ④起想—「睡起之想」有三種: (一)不逾時起身之想:是不讓心被睡眠完全覆蓋,應以精進攝持自心, 如同受驚野鹿,絕不熟睡,如此能使睡眠不致沉重,不超過應起床的時間就起床。 (二)修佛陀所開許的睡眠之想:心想:「應如佛世尊所說,時常保持醒覺而修。」然後以大精進策發欲求心,無增減地用佛陀開許的獅子臥式入眠。 (三)不棄捨勤奮為善之想:心想: 「如同我今日勤 修不睡及眾多善法,明天也應該這麼做。」為了透過這樣的思惟,令行善的樂相續不斷,即使在忘念中也能再再增長,所以應當努力勤修。


  本週廣論原文—未修中間應如何  (P52L5-L8)

此食睡行,若能無罪,具義而行,現見能遮眾多無義虛耗壽數故。如聖者無著引經,如所決擇,而為解說。如是唯除正修時中所有不共修法之外,加行正行完結中間諸應行者,從此乃至毘缽舍那,所修一切所緣行相,皆如是行,已釋中間所應行說。

  白話譯文

若我們的飲食、睡眠能依這種有意義的方式進行,不受罪行所染,便決不會把這麼多的壽命被白白浪費。此處是依聖無著菩薩引用經典來進行抉擇解釋。如上所述,除了座中正修的不共的修持內涵之外,加行、正行、結行及座間時應該做的,從本章至毗缽舍那之間一切所緣行相的修持,均已說明。座間應如何行已解說完畢。




  分享討論時間



©2025 北23秋991班幸福列車 版權所有

bottom of page